渺生一页原名:Epizoda u životu berača željeza,又名三不管人生(台)、采铁人的渺生一页、采铁人生命中的一页、收废铁的人生插曲、An Episode in the Life of an Iron Picker
纳齐夫和他的**塞纳达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生活在远离城市中心的罗姆人居住区,纳齐夫每天出门找些活计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,塞纳达则在家里做饭洗衣带孩子。在没有留意的情况下,塞纳达怀了五个月的第三个孩子胎死腹中,然而因为没有医疗卡,也没钱支付980波斯尼亚马克的手术费,医院拒绝为塞纳达做手术。纳齐夫做了一切可能的尝试——捡垃圾卖钱、到国家机构寻求帮助,而屡次被拒绝心灰意冷的塞纳达却宁愿在家等死……
发布于2013年。由丹尼斯·塔诺维奇执导,并且由编剧丹尼斯·塔诺维奇携幕后团队创作。集众多位纳兹夫·穆吉奇、塞娜达·阿里曼诺维奇、瑟穆萨·穆吉奇、桑德拉·穆吉奇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。并于2013-02-13(柏林电影节),2014-02-26(波黑)公映的电影。
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: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(提名)。
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:银熊奖 评审团大奖。
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:银熊奖 最佳男演员。
《渺生一页》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,丹尼斯启用了非专业演员,而演员们完全没有技巧、生涩甚至有些畏缩的表现,让弱势、贫困的人物形象更可信,而且这种内敛着、没有放开的表演方式刚好微妙传达出影片想要表达的对冷漠的控诉。影片给人的感觉并不压抑,只是透着隐忍。《渺生一页》是一种纪录片式的影片,风格明确、故事完整,看起来非常具有现实感。而且晃动的摄影机镜头提供了最原始、最现场的资料感,令人流连 。
《渺生一页》前后一致,手持摄影带给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影评人们一样的现场感。在这个悲伤的、苦情的故事里,丹尼斯·塔诺维奇一直用一种不露声色的导演技巧,把这个故事叙述得很完整 。
顽皮的板儿牙 2020-01-10
烤糊的芝士,打不着的汽车,帮不上忙的公共*务机构,借来的医保证,满地爬把衣*弄脏的孩子,付不上的电费,并肩同行的可靠朋友。这就是**但真实的人生啊🚶 被丈夫仅有的两次笑容打动😭 电影里最常出现的几句台词:“求求你”“救救我”“我该怎么感谢你才好”“上帝保佑你” 丈夫最后欣*地靠在妻子肩膀上。我们真是**逸了,我想也许我们真的需要痛一下,以便学会感恩眼下不痛的日子🙏
超cute侠 2019-05-03
带有纪实性质的镜头为观众还原了低下层的生活片段,任何一个打击都是这个家庭无力去承受的,疾病,**,汽车无法启动,种种滞阻的轮番到来令人心绝望,看似明亮的结尾却因为戏外男主的离世而添上阴霾,电影毕竟只是造梦,小人物梦醒后还是会被生计折磨。
胤祥 2018-08-11
#5600. 塔诺维奇补番完成。[想看2013-02-17]。非职业+(伪)纪录片手法,波黑战争创伤+罗姆人问题。三个奖(评委会**+**+***人道精神)确实给多了……可能墨镜王就好这一口吧。雪景拍的确实不错。男主角的结局好悲惨(演了这部戏根本就是害了他吧……)。
[已注销] 2015-03-10
电影真实到不像电影而更是生活本身,伪纪录片式的手提摄影记录了底层人物的贫穷与困苦。全篇没有配乐,只是以一个旁观者是姿态在冷静观望,让我看到了达内兄弟的影子,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一直是我的最爱。
颜落寒 2014-11-20
琐碎的真实,隐忍的苦难。翻过这一页,那下一页呢?
HOBO北京 2014-10-10
前面很平庸,結尾纔有亮色,很切題---這一頁在借了保險卡,砸了車以後翻過去了,一家人似乎高高興興迎接下一頁。誰知道到時候能不能翻過去?
vivi 2014-09-30
2.5 名字太诗意内容太现实和平淡,脏乎乎,anyway正能量。
二月鸟语 2014-07-19
人类面对困难,人性上表现出的复杂性。。。
丁一 2014-07-17
2018柏林电影节举办过程中传来一个悲伤的消息——2013年的柏林**、波斯尼亚非职业演员纳兹夫·穆吉奇在贫困中去世。 5年前,他在《渺生一页》中饰演了作为采铁人的自己,但**的光环很快褪尽。为了抚养三个孩子,他卖汽车、卖奖杯,身患重病,他买了张巴士票想重回**的柏林,但未及出发便在凄凉中去世
华盛顿樱桃树 2014-05-18
中文名翻译的真好,准确又富有意境。这是一部一直在做减法的电影。时长上不过70多分钟,叙事和情感却都囊括其中。手持摄影和纪录片感都使这一页人生更为飘渺。只是过于冷静和平缓会使电影真的成为浩渺光影世界中的小小一页。